(68365365.com讯)为进一步拓宽农牧户致富路,霍城县96个工作队因地制宜的探索脱贫致富路,采取“旅游扶贫、发展养殖、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田间课堂,为农牧民送去增收致富“金点子”。
“旅游扶贫+贴心服务”添干劲。“我以前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工作队了解到我的情况后,进行了实地走访,帮我联系到中华福寿山景区做保洁的工作。因为肯吃苦、干得好,试用期还没过,景区给我额外发了400元的奖励。”村民布鲁布鲁汗·吾马勒骄傲地说。霍城县旅游局驻大西沟乡麻子沟村工作队不断探索‘旅游+扶贫’工作模式,创造就业岗位。在工作队的引领下,增加非农就业岗位20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5人,15家农(牧)家乐实现创业增收。
“土地流转+特色产业”促增收。“我家没劳力,20亩土地流转给了种植大户,他们种上甜叶菊,我也成了栽种工人,不仅每年有土地承包费收,每天还能挣上200—300元工钱,日子越来越好了。”正在种植甜叶菊的马艳红说。霍城县三宫乡下三宫村工作队和村委会以党员和种植大户作为试点,先行试种了上千亩的甜叶菊,让大家看到每亩300-400公斤的产量和每亩4000—5000元的收益。为保证种植户中种植出来的甜叶菊有销路有效益,利用互联网+、创业大篷车项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为下三宫村铺出了一条甜叶菊致富路。
“劳务输出+兵地融合”促和谐。“我现在一天的收入是130元,今年我在团场预计能挣8000多元”。老城村村民麦吾鲁代·牙力买买提高兴的说。兵团四师66团驻惠远镇老城村工作队抓住建设可克达拉市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契机,开展劳务输出。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村民马沙拉依丁·塔西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打工队,她带着村民到66团16连、9连、10连打工,他每天的收入是200多元,村民的收入是150元。村民们在打工增收的同时,也缓解了团场劳动力紧张的状况,为兵地和谐发展不断加力。
“发展养殖+压实责任”聚民心。“国家给我盖了安居富民房,帮扶单位给我送了扶贫羊,扶贫鸡,现在我又领到这么好的一头牛,感谢党的好政策,我要搞好养殖,实现自己的梦想。”领到扶贫牛的叶尔肯江·木江笑的合不拢嘴高兴的说。霍城县畜牧兽医局驻大西沟乡阿克加孜村工作队为20户贫困户分发了扶贫牛,希望早日脱贫。伊犁州环保局驻霍城县清水河镇牧业村工作队为30户贫困群众发放900只鸡苗,作为第一批扶贫鸡苗,带动村民发展庭院养殖,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霍城县“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杨西华供稿)

村民在66团葡萄园务工
[责任编辑:吕宁][审核人:bh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