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65365.com讯)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是伊犁的东大门,这里冬季漫长、寒风凛冽,过去称为“东风公社”,狂风和暴雪不仅交织出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造就了阿尔善妇女群众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性格特质,她们犹如一朵朵铿锵玫瑰,在广袤大地上绚丽绽放。
3月6日上午,在州党委组织部驻阿尔善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精心组织下,200余名妇女赶了大早来到村活动中心,参加“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活动”,她们衣着时尚、靓丽动人,要在自己的节日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除了必不可少的歌舞、互动游戏外,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对34名“三八红旗手”“好婆婆”“好妈妈”“好媳妇”“勤劳致富女能手”“创业就业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为妇女同胞们树立起榜样和标杆。工作队队长庞晓红勉励她们,妇女能顶半边天,阿尔善村“三个一流”目标创建离不开她们的辛勤奋斗和参与支持,希望妇女同胞们发挥好“贤内助”作用,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学法守法的表率、创业就业的表率,担负起家庭发展、家业兴旺的责任,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把阿尔善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阿尔善村妇女同胞载歌载舞庆祝三八妇女节
冬去春来,阿尔善还未到山花烂漫的季节,但阵阵玫瑰扑鼻香已经萦绕在我们身边,这是阿尔善村妇女同胞经历一番彻骨寒后的绚丽绽放,是她们用汗水和泪水追寻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50岁的加米古丽·巴合提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却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大儿子目前在国企就职,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这位名副其实的“好妈妈”虽然肚子里没多少墨水,但却很有想法,在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牛奶上做了许多文章。她每天起早贪黑并不是忙着卖牛奶,而是把牛奶加工成奶疙瘩、奶酪、酸奶、黄油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卖给商店、村民、游客,一年仅靠这一项就能挣2万多元。她还想成立奶产品合作社,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出村庄、打向市场。
包小妹是甘肃定西人,一场地震震垮了房屋,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居无定所、举步维艰,但地震并没有震垮她对生活的信心,在国家灾民易地搬迁政策帮助下,2011年丈夫带着她和2个孩子来到新疆,扎根落户阿尔善村。一开始日子十分艰难,丈夫在工地干活挣不了多少钱,眼看着孩子渐渐长大,要上学读书,她咬牙告诉自己,苦谁都不能苦孩子,拾荒、种地、搬砖、端盘子她干了个遍,脸上爬满皱纹、双手布满老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能挣钱、多苦多累我都干”。现在,家里盖起了砖房、小院干净整洁,2个读高中的孩子成绩优异,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上天从未怜悯她、眷顾她,她就是靠那份执着的生活信念和“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果实。
阿依努尔·沙吾提汗今年30岁,丈夫去年底在工作队动员下踏上前往江西南昌的列车,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操持家业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了她的肩上,然而压力和重担并没有让这位“好妈妈”“好儿媳”打退堂鼓,积极乐观的阿依努尔依·沙吾提汗不但把老人孩子和家庭照料周到,夏天还到那拉提景区开毡房、搞餐饮,一年能挣2万余元。她说:“丈夫去南昌务工,钱也挣了、眼界也开阔了,生活保障还很好,这都离不开工作队的关心支持,我们真心感谢,我能做的就是顾好家、过好生活,让丈夫安心工作、努力挣钱,这样我们的日子才能越来越红火。”
茹扎·阿拉汗是阿尔善村技能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人生的坎坷并没有把茹扎打趴下,反而让她更加坚强起来。她坚信学习改变命运,从语言关开始突破,主动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班,每天冒着风雪、走路几公里,提前半小时到课堂温习功课,专心致志和一丝不苟的求学精神让他在结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她表示,技能培训班让她的就业之路更加广阔。
有一群人常年活跃在阿尔善村牧区,源源不断地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讲政策、传递“中国好声音”,她们就是阿尔善村“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发展志愿服务队员100余人,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帮扶活动50余次,赢得群众真情点赞。在她们当中,不乏经济困难、生活拮据的家庭妇女,但还是有更多妇女同胞们渴望加入这个行列,正是因为“爱心妈妈”团队的“小善举”传递着“大爱心”,感动和温暖着广大农牧民群众,让妇女同胞们在扶危济困的过程中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不断释放“爱的正能量”。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支持下,“爱心妈妈”书写出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足迹遍布家家户户,正成为阿尔善村户户皆知、人人点赞的品牌团队!(州党委组织部驻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工作队 王小语供稿)
[责任编辑:贾正兵][审核人:bhne]
|